标题:以新质动能赋能高质量发展——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路径
引言:锚定国家战略厚植职教担当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”,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。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支柱,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强国建设,一头系着产业转型升级,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,更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。当前,我国正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,亟需职业教育主动变革、精准发力,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,在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推动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。
一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“共同体”
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跃升,其核心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职业教育必须跳出“闭门办学”惯性,以产业需求为导向,推动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深度耦合。
一是构建“多元协同”的校企合作新生态。鼓励龙头企业、链主企业深度参与办学全过程:支持企业以资本、技术、设备等要素入股,与院校共建特色产业学院、订单班;联合建设集教学、实训、研发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,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中心、工业机器人运维实验室;推动企业研发中心与院校实验室资源共享,共同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,打造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。
二是动态优化“前瞻适配”的专业布局。紧跟数字经济、绿色经济、生物经济等新兴领域发展步伐,建立专业设置“负面清单+动态调整”机制:淘汰数控加工等传统专业中与智能化需求脱节的内容,迭代升级为“智能制造技术”“工业互联网应用”等新方向;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训练师、大数据分析师、新能源储能工程师等紧缺专业,同步开设“绿色建筑技术”“生物医药检验”等交叉复合专业,确保专业结构与区域主导产业匹配度超90%。
三是打造“实战导向”的课程体系。将企业最新技术标准、工艺流程、岗位规范转化为教学内容,如引入华为5G通信技术标准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维修手册作为教材;推动企业技术骨干与院校教师联合开发模块化课程,增设“数字化设计”“智能设备调试”等实践单元;建立“学历证书+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(X证书)”制度,鼓励学生考取华为HCIA、西门子工业认证等行业权威证书,实现“毕业即上岗、上岗即胜任”。
二、创新育人模式培育“三型”高素质人才
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从“单一操作”转向“复合创新”,职业教育需加快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提升”转型,着力培养兼具专业能力、创新思维与职业精神的复合型、创新型、发展型人才。
一是深化“岗课赛证融通”的教学改革。推广“线上理论+线下实操”“虚拟仿真+真实场景”的混合式教学模式,利用VR/AR技术模拟高危作业环境(如化工反应釜操作)、复杂生产流程(如芯片封装测试);探索“岗位需求定目标、课程体系接标准、技能竞赛练精兵、职业认证验成果”的一体化育人路径,将世界技能大赛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,让学生在“学中练、练中考、考中创”。
二是强化“德技并修”的核心素养培育。将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专业教学,通过“大国工匠进校园”“企业导师讲案例”等活动,引导学生树立“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”的职业观;开设创新方法(TRIZ)、设计思维等特色课程,支持学生组建“机器人创新社”“非遗传承工坊”等社团,参与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等创新创业大赛,培养“敢想敢为、善作善成”的创新思维。
三是夯实“真岗实练”的实践能力。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,推行“招生即招工、入校即入厂、校企双师联合培养”模式,如与海尔集团合作开展“智能家电维修学徒班”、与中车集团共建“轨道交通装备运维专班”;建设覆盖研发、生产、服务全链条的高水平实训基地,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(如电子产品组装、建筑工程测量),让学生在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,实现从“学生”到“准职业人”的无缝转换。
三、融入创新体系激活技术转化“新引擎”
职业教育不仅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,更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。通过深度参与科技创新,推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,为产业升级提供“第一动力”。
一是提升“靶向攻关”的技术研发能力。加大院校科研投入,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聚焦区域主导产业需求(如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利用、长三角集成电路封装测试),联合企业开展“揭榜挂帅”项目;鼓励教师组建“双师型”科研团队,围绕企业生产中的工艺优化、设备改良等问题开展技术革新,如开发“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系统”“农产品深加工节能工艺”,解决“最后一米”技术难题。
二是打通“高效转化”的成果落地渠道。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,配备专利代理师、技术经纪人等专业人才,提供从专利挖掘、评估到交易的全流程服务;建设概念验证中心、中试熟化平台,对实验室成果进行小试、中试放大,降低产业化风险;联合地方政府、产业园区打造“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”,引入风投机构、科技中介,推动“专利池”向“生产线”快速转化,如将职业院校研发的“智能农机控制系统”直接应用于本地农业合作社。
三是强化“价值激励”的创新生态营造。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成果转化,对高价值专利(如发明专利授权、PCT国际专利)给予申请费用补贴;设立“职业教育科技创新贡献奖”,对在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,优先推荐申报“五一劳动奖章”“技术能手”等荣誉称号;建立“技术入股”“收益分成”等激励机制,允许教师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企业,让“创新者得实惠、贡献者受尊重”。
结语:以职教之强夯实发展之基
站在新的历史方位,职业教育肩负着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,更承担着“支撑高质量发展”的重任。唯有以产教融合深化协同、以育人模式创新提质、以技术研发赋能产业,才能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!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fuwu.org.cn/xinwen/hangye/9101.html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全国服务行业资质公示平台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本站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分享信息的目的,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。